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李庆忠,男,汉族,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高级工程师。提出两步法偏移技术,研制了"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成果是对现代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补充。研究的"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方法"、"用剔除拟合法求取纵波正波入射剖面"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剖面。
1949年秋天,李庆忠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后转至物理系学习。1952年,李庆忠提前毕业,在毕业分配的志愿书上,他坚定地写下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去,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在新疆的8年时间,李庆忠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物探队员。他与队友们一起跋山涉水,几乎走遍了整个新疆,用勤奋和专长,探明了准噶尔盆地的地质构造,并构建了新疆地区的重、磁、电基点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发现之时,国际石油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技术正经历着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与大庆油田相比,胜利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田。传统的二维地震方法很难搞清地下情况,不是深度有误差,就是断层位置不对,对当时的石油开发影响很大。面对这一难题,李庆忠提出了改进地震勘探的8字方针:去噪、定向、辨伪、归位。
1965年,他与同事俞寿朋、刘成正等一起设计了一套线距为260米的“小三角”加密测网,用于野外采集。使用国产51型地震仪,同时采用解放波形、面积组合的接收方式。利用此种技术方法,1967年,我国第一张三维归位构造图在东辛油田诞生,对这个储量逾亿吨的复杂断块油田的勘探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1974年,李庆忠还是积极组织开展了三维地震的试验,亲自设计了“束状三维地震”采集测线。1982年,张明宝同志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在中型计算机上成功处理了这些数据,并据此绘出了T4构造图,在沙三段上部发现高产油层,一年之中探明储量1100万吨,当年就建成18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在“我为祖国找石油”这一信念的指引下,李庆忠提出了领先世界的“两步法偏移”技术。在李庆忠的物探人生中,他不仅提出了“积分法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和“两步法偏移”技术,而且还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地震地层学的有关内容。
60余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却始终未离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轨迹,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石油物探界的难题,并在兑现“我为祖国找石油”的诺言中,演绎了新中国第一代物探人的经典传奇。
信息来源:走进中国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