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河北保定:“文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2023-05-15

每逢节假日,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都会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个五一假期也不例外,游客们沿着穿村而过的百草沟河走一走,踏上明清时期的东明桥,眺望岸边西慈航寺,在都市的繁忙中别有一番韵味。大激店村利用“古、水、文化”做文章,借助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生态增辉、文化铸魂”的城郊型农村特色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保定正在全力打造都市农业强市,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基础,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上迈出踏实的步伐。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赋能

近年来,保定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新的使命任务,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深化四级联动空间布局,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延续历史文脉,坚持景村共生、景村融合、景村互动,整体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生态宜居、全域大美乡村格局。释放红色传承带、长城文化带、太行山生态带、京西百渡休闲带等资源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美丽乡村风景带。保定深化“五组团”共同发展,精心打造“生态+”“文化+”“产业+”“康养+”“数字+”五类美丽乡村。

保定竞秀区大激店向文化、情怀等特色小镇不断探索

其中,竞秀区大激店村的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截至当前,该村已初步建立起了“景区带农村”“娱乐带产业”“文化带品味”的产业模式。此外,大激店村还注重各类专家作为人才引入,建成九亩竹院艺术家文创中心、荷韵艺苑、王贯英老调纪念馆等,真正在高质量发展中增添了专家力量。据了解,大激店村年均接待游客已达20万人。“今日的大激店正努力打造成有文化、有情怀、有方向的特色小镇,村民也由原来的农民、工人、股东三重身份,又增加了房东和个体经营户两重身份,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民收入明显增加,有了更多幸福感、获得感。”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农业创新驿站先行,为乡村振兴加油蓄力

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整齐划一,林木之间配有温度湿度检测仪器,太行山道路“第壹驿站”几个醒目的大字摆在显眼的位置,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的荒山。

“公司以‘红富士苹果’及果品深加工为主,成立之初,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经过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顺平)苹果产业创新试验站的科学指导,我们真正实现了‘用科学技术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顺平县顺安绿生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焦金同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该企业现在已经走出一条“基地+加工+品牌,线上+线下”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林果已达3500多亩,产量达550吨,产值达600万元。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低投资绿色环保、高产值高收入目标。

昔日的荒山野岭摇身一变,如今果木成行,孕育着希望

农业科技创新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7年,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打造50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目前,农业创新驿站的做法迅速在全省推广复制。保定市已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驿站建设,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配等方式深入脱贫地区开展创业和服务,在脱贫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

据悉,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农民“四方联手”,以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拿出一笔专项经费、明确一个承接平台、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建设一个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人才的“六个一”模式,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五链合一”。目前,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率先在驿站转化落地,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有效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涞源县猪苓、柴鸡等2个驿站,辐射带动近50个贫困村、4000多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元;阜平县嘉鑫食用菌驿站辐射带动全县8个乡镇、15个园区、1327个大棚,1.6万户农民从中受益,每户纯收益2.5万元……驿站涵盖蔬菜、果品、粮食、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盆景、食品加工、文创农旅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全市约14万户30万人通过驿站辐射带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博士来到农场,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太行深处,保定市阜平县,一排排鸽舍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阜平肉鸽通过了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采用全自动养殖设备,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系统,使肉鸽养殖达到了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信息化。

“我们正在全力攻克肉鸽产业“卡脖子”问题及关键性技术问题,”河北农业大学臧素敏教授说,他正在带领博士农场团队正在进行不同品种鸽产肉、产蛋、繁殖、抗病等鉴定挖掘、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种鸽生产经营模式等工作,通过校企共建,把博士农场建成农业科研成果孵化地、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地和农业科技展示承接地。

一个个博士农场落地,助力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保定市为我们博士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和工作条件,企业也为博士开展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博士农场团队成员周荣艳说,他们团队正抢抓机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技术研发。

据了解,着眼于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保定市以博士或博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为技术依托,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制定了《博士农场建设实施方案》《博士农场建设管理办法》,出台了用地指标、审批代办、资金支持、项目申报、服务保障、人才服务六方面20条支持政策。

在保定,像这样的博士农场已签约落地51家,引进博士263名,涵盖良种繁育、设施农业、苗木花卉、智慧农场、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等多个领域。

记者获悉,2023年,保定市将持续推进博士农场建设,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走出一条具有“保定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力争2023年底博士农场达到100家。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