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河北保定安国市,被誉为“千年药都”和“中国中药材之乡”,拥有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300余种,且常年保持约15万亩的种植面积。近年来,该市积极推进“数字安国”建设,加速中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因此荣获了“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和“亚洲电商产业带示范基地”等殊荣。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安国市致力于完善因地制宜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深化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安国市成功地将中医药产业的种植、生产、流通、应用及康养旅游等环节紧密相连,实现了对传统中医药产业的全面改造与升级,进一步打造了“数字中药都”的新形象。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实现了数字化飞跃。为了确保中药材的高品质与高产,该市与国家药用植物研究所携手合作,以现代中药农业园区为基石,打造了华北中药材制种繁育基地。这一基地不仅推动了品种的优化、生产的标准化,更引领了管理数字化的新潮流。
在数字化系统的支持下,园区工作人员能实时掌握墒情、苗情、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从而进行科学规范的管护。此外,园区还与天津农学院联合开发了中草药病虫害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实现病虫害的及时发现、预防和消除,进而不断提升中草药的质量与安全。
安国市现代中药农业园区的自动喷灌系统正在高效作业,为中药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该园区不仅配备了现代数字化温室系统,还包括湿帘风机降温、外遮阳以及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农事的精准化、劳动力的节省以及病虫害发生率的降低。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在此基础上,安国市进一步推进了“1+10+100”中药材标准种植工程,致力于打造1万亩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这一举措从源头上确保了中药材的质量安全、稳定性、有效性以及可控性,为推动中药材市场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安国市还积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中药材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以及产品质量全程追溯的“三网合一”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中药材市场的透明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放心、可靠的中药材产品。
拍视角下的安国数字中药都尽收眼底。在这个中央交易大厅,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药材的价格、供求以及政策法规等信息。王晓东,安国数字中药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介绍道:“我们的中央交易大厅能够与全国60个道地药材基地实现联动,从而促进种药人、卖药人、买药人之间的信息互通,致力于构建一个优质优价、高效且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
值得一提的是,安国市还是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的试点。目前,该市的质量追溯项目已注册用户1963家,且追溯系统内可查询的电子报告数已达18977份。通过数字中药都、智慧战略储备仓、数字本草追溯电商服务中心以及中国·安国中药材指数等平台的支持,安国市已成功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覆盖全产业链的中药材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中药材全链条的信息追溯,还促进了从种植采收到终端使用的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
此外,安国市还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金叶子药业、药都集团、国药乐仁堂、河北百消丹等50多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都已通过数字化改造,成功实现了“质量效率双增、成本费用双降”的转型目标。
近年来,安国市积极推动中药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焦建伟介绍,该市已协调21家企业引入信息化办公系统,并引导多家园区企业购进人工智能出库机组,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此外,安国市还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投资3.5亿元建设健康食品产业园、仓储物流园及配套电商大楼,预计今年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水平。
在第七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安国药交会上,安国市与微医集团、扁鹊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京津冀(安国)中央云药房”。该云药房将依托微医集团互联网医院和扁鹊集团数字化中药(材)交易平台,构建一体两翼的数字中医药全产业链。
同时,安国市也在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场景应用。在药王庙文化景区,游客可以体验元宇宙数字沙盘、扫码语音讲解等数字文旅场景,感受全新的游览体验。
安国市的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望未来,安国市将继续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助力中医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来源:百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