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2万亩,比2020年翻了一番,增量全省领先;先后建成45个规模基地、32个示范场景,产量突破210万吨,新优品种率达到100%。8个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21项,培育农业品牌100余个,带动农户近15万户。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7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19家
近年来,保定市围绕“7+20+N”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毗邻京津、联动雄安的区位优势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将现代都市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博士农场、农业创新驿站等科技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持续增加,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保定“农高区”创建稳步推进
10月16日,第三届猪模型国际会议暨现代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保定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举行。大会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415项,签约模式动物大设施合作项目、保定市域内现代生物产业项目18项,涵盖生物医药、数字农业、清洁能源、营养调控技术研发等领域,旨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保定(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
大会期间,国家“十二五”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运行机构——国家模式动物科学中心正式揭牌,逐步开展重大设施运行和科研工作。据了解,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重大设施主要建设模式动物生产与培育系统、表型分析系统、遗传分析系统、信息处理与智能自动化管控系统等四个实验系统。
2015年12月,科技部认定“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此为基础,涿州正式启动申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聚焦生命健康、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装备技术等关键领域,吸引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构建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园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2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5家,入驻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3家、涉农规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吸引12个院士团队、2000名优秀人才入园工作,近三年获批专利552件,认定新品种120个,研发引进新技术28项,实现成果转化40项。
模式动物大设施工作重心转向机构设置、工艺平台搭建和验收,遗传测定和超算平台投入使用;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并获批,同时完成国家中兽医种质资源圃项目申报;乳腺生物反应器完成农业农村部转基因生物安全专项审批验收……保定(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逐步成为京津冀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先行区、集聚区。
多方聚力都市农业创新发展
2022年,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市农业农村局、保定市农发集团联合成立都市农业创新研究院,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种业提升等领域,通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以“农业+”产业链为核心,平台、科技、投资等要素聚集,产前产中产后等链条完整,聚焦农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
都市农业创新研究院成立以来,组建了由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团队、高洪波教授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团队、田景花教授参与的食用菌产业团队,有效助力保定市都市农业相关领域发展。在设施农业方面,得益于科技带动和新技术进入,全市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2万亩,比2020年翻了一番,增量全省领先;先后建成45个规模基地、32个示范场景,产量突破210万吨,新优品种率达到100%。
博士农场建设成效明显
在河北盛轩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鸡舍里,H型叠层鸡架上每层都分隔为几个小隔间,蛋鸡在隔间里进食、产蛋,鸡蛋从鸡料槽下面的自动传送带上被收集起来。
作为保定市的博士农场,该公司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专家团队,推出提高免疫力的富硒鸡蛋、美容养颜的虾青素鸡蛋、促进大脑发育的DHA鸡蛋等功能性鸡蛋,市场价是普通鸡蛋的5倍。仅2023年,就为该公司带来收入80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金蛋”。
据了解,为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升级,2022年开始,保定市聚力建设“博士农场”,致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
目前,该市已引进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团队152家,高端人才1176人,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15类产业,培育引进新品种823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67个,申请专利153个,形成技术标准(规程)141个,带动经营主体5232家,带动大学生就业669人。
农业创新驿站提质增效
2017年,保定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推进“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以政府+高校+企业+农民“四方联手”的模式,全市累计创建农业创新驿站100家,其中,太行山农业科技创新驿站50家,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50家。
截至目前,保定建成京保草莓、北方果树盆景、保定苹果、保定智慧农业、保定杂粮、望都辣椒、易县柿子、博野苗木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21项,培育农业品牌100余个,带动农户近15万户,形成“专家教授领、专业团队教、技术能手帮”的技术推广体系,成为区域性农业农村科研中心、转化中心、人才中心、研发中心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中心。
农业科技园区赋能都市农业发展
依托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保定市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7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19家,园区从事科研人员413人,科研投入经费约2.7亿元,市级以上科研项目68个,园区入驻企业284家,孵化企业119家,技术开发成果149件,引进示范性科技成果88项。
近年来,保定市将农业科技创新与专业人才培育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引擎,通过搭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路径,探索模式,不断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持续助力保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在前列、打造新样板。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