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驱动 > 对接动态

在河北雄安新区、保定、天津宝坻,来自北京的创新种子不断播撒

2024-01-15

有着科技创新“金字招牌”的中关村(5.730, 0.05, 0.88%),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河北雄安新区、保定、天津宝坻,来自北京的创新种子不断播撒。京津冀“黄金三角”厚植创新沃土,“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创新协同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京畿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扎根雄安建设智慧之城

尽管已经过去六年多,眼神科技首席战略官王姝琦仍难以忘怀,2017年的那个冬日,她与十多家中关村企业的负责人从北京中关村出发,奔赴雄安。自此之后,她和眼神科技的伙伴们也踏上了一场新征程。

2017年12月29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广联达(15.040, -0.20, -1.31%)、金山软件、眼神科技、小桔科技等12家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作为首批入驻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王姝琦说,初到雄安时,这座尚处于规划阶段的“未来之城”,已经如磁石一般散发引力。仅仅是中关村“打头阵”的这12家企业,平均市值就超过200亿元。

“参与雄安建设是一个时代的新机遇,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就如同改革开放之于深圳一样。”公司创始人、CEO周军说。

王姝琦和同伴们清楚意识到,与其他城市改进式的建设数字城市不同,雄安从规划之初就是一座智慧之城、数字之城,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将如基础设施一般参与到雄安的建设当中。而这,正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机遇。很快,王姝琦几人组成的“先遣队”来到雄安,在一处胡同民居里开始了他们的“再创业”。无需刷卡、不用按键,只需要智能摄像头“刷脸”后,出入口的闸机秒开,即使人员在快步走过时也能精准识别——2018年春节假期结束,当智能闸机在全国范围内还鲜有落地时,“刷脸”进门的闸机已经在雄安新区“上岗”。

2018年9月,眼神科技落户雄安,成为第一家将公司总部落户在雄安的人工智能企业。此后,伴随雄安新区智慧化建设步伐,公司先后参与雄安新区个人数据账户体系建设试点、市民服务中心智慧园区建设等项目,实现了三十余项智慧化场景落地。而以雄安为支点,眼神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开始向智能生产、禁毒执法等各个领域输送。“我们已经从一家生物识别企业,向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能力提供商和生态运营商转型。”王姝琦自豪地说。

走在雄安新区,无人零售车、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元素都充分展现着智慧之城的建设成果。作为建设者的一分子,王姝琦和同伴们又有了新计划:公司正在为搬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做准备,届时,他们的雄安团队将进一步扩容。“希望招募更多有拼劲、高学历高能力的年轻人,像我们一样扎根雄安。”王姝琦说。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麦田里开出创新之花

在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总监张立健胸前工牌上有着醒目的“001”编号。从科技城前期筹备时就已参与相关工作的他有个响亮的名号——“一号员工”。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北京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重资产投资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17年年初在宝坻破土动工。

刚到宝坻,面对眼前一片片的农田,张立健顿感压力袭来,“一切都是刚刚起步,要做的事情太多”。他清楚记得,当时在麦田里描绘未来建厂图景的画面。

平地而起的科技城有着无尽的想象空间,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展厅、没有入驻企业、水电气热还未开通。就着从隔壁“邻居”园区处借来的一小片地,张立健和同事们搭起了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临时展厅,开始了此后被他们笑称为“裸招”的招商之路。

好在,“中关村”这块金字招牌发挥了作用。出于对中关村的信任,合众汇能、天泽电力、洛克机械等五家企业成了科技城的第一批住户。

从中关村“带土移植”来的服务团队与服务理念没有辜负这些信任。审批、建设、验收同步进行,从拿地到竣工投产,仅仅用时13个月!提到公司所经历的这一创纪录的速度,中冶迈克(天津)液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大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们在天津人生地不熟,全靠科技城帮我们前前后后跑各种手续,这么快就把工厂建好并且投产了,真是选对了地方。”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每家企业都有一个特殊的微信群,群里除了企业的负责人,更有科技城运营公司关于前期规划、市政建设、城市运营等各业务的对接人,乃至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都能在群里随时为企业“多对一”解答难题。

合众汇能领跑超级电容技术前沿,开创性地将超级电容应用于航天卫星;中科拜克自主研发的重组犬α干扰素正式投产,突破我国犬病毒性疾病生物医药产品的空白;博宇半导体已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份额行业领先……细数起在科技城里不断成长壮大的企业创新成果,张立健如数家珍。

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已培育2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雏鹰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种子企业、2家瞪羚企业,并成功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国家级高新区政策辐射区、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营造园区氛围、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满足企业丰富的金融产品需求等,将是我们未来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张立健说。随着科技城一期“满员”,二期招商也即将启动,未来,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将在此生根发芽,结出创新硕果。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京研冀造”走向全球

日前,许亚杰与同事的脚步遍布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芬兰等欧洲国家。“海外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都很感兴趣,我们也要保持对国际市场一线需求的紧密关注。”

三成以上的订单都来自海外,连续数年营业收入翻番——是许亚杰所在公司思瑞恩的成绩单。总部位于北京,生产经营中心位于保定,是这家公司独特的基因。

凌晨5点,天还没有大亮,家住北京海淀的许亚杰就已开始了一天的奔忙。赶上早班高铁,她就能在8点左右走进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办公室。

许亚杰是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多年前在中日合资公司工作。2017年,她应创业伙伴邀请,致力于填补国内在部分领域的空白,成立了一家研发和生产精密研磨材料的企业。刚起步,他们就面临一个重要决策点——生产中心选址何处?从事精密研磨抛光耗材生产需要不小的生产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不仅难寻一地,且成本较高。若想时刻保持对前沿技术的追踪,又要紧紧围绕着北京这座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他们将目标瞄向了保定。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北京中关村设立的京外首个创新中心。自2015年启动以来,着力构筑“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已吸引中创燕园、诺未科技等3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京津企业78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2017年,许亚杰与伙伴成立的思瑞恩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成了中关村“保定分村”的一员,思瑞恩的产品也已应用在汽车、半导体、五金、光通讯、3C电子等行业。

每隔一段时间,消费者们就会热情追新购买新上市的苹果手机,这些手机中就用上了思瑞恩的产品。“3C电子消费品领域的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要跟得上全球最前沿精密耗材的研发速度,与世界一流的企业同台竞争。”许亚杰说。

每周在保定三四天,北京两三天,已成为许亚杰的工作常态。尽管两地通勤已十分便利,但她仍然时常因工作繁忙而错过与家人团聚的诸多时光。“让北京研发、保定制造的产品走向全球,辛苦也值了。”她感慨道。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连续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申请专利近30项。一些产品、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

现在,许亚杰的京冀创业故事又有了新篇章——公司已在北京新设立了实体研发中心,作为公司的技术研发负责人,她也将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顶尖高校的研发合作,让更多“北京研发、河北制造”的创新成果走向全球。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