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www.bdkxw.org.cn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全国首个创新驱动示范市

中国科协深化改革工作试点单位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驱动 > 对接动态

保定:打造创新“发动机” 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3-01-31

保定出台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工作方案

打造创新“发动机” 塑造发展新优势

到2025年,全市新建各类创新平台307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5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投入强度达到2.85%

日前,保定市出台《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面向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样板。

方案明确,到2025年,一批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创新项目落地,京津冀创新资源有序流动、有效配置,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各类创新载体聚集发展、优化配置,环高校创新知识经济圈初步形成;构建起错位分工、资源共享、配置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紧密对接,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区

强化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瞄准北京重点产业和创新资源,吸引一批央企、京企子公司、重大科技工程、重点研发项目向保定转移布局,加快融入以北京为主导的产业链和大市场。以承接北京医疗功能疏解为切入点,推动精准医疗、医疗外包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全力推动中国农大涿州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产,促进科技成果“北京研发、保定转化”。

密切与雄安科技合作。加强与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对接交流,开展“双进”活动,进行前瞻性研究、成果就近转化、配套招引服务。支持依托大装置、大平台、大机构孵化以知识产权输出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共建产业协作示范区,形成“雄安研发设计、保定生产制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构建“雄安创新、保定先行”的发展格局。

完善定期对接机制。定期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新“发动机”开展对接。支持每个县对接一家央企或京企,对接北京一所科研机构,对接北京一所高校。每年谋划举办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中国制造强国论坛、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峰会等高端论坛峰会,吸引一批京津创新人才在保定落户,吸引一批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

统筹布局,打造创新资源聚集区

积极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共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都市农业等产业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到2025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65个,创新联合体达到3个。聚焦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推进涿州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争创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强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风力发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谋划建设河北省新能源电力系统与电力装备实验室,依托河北农业大学谋划建设河北省食品实验室。到2025年,新建各类创新平台307家以上。

构筑环高校创新知识经济圈。推动组建环河北大学创新知识经济圈,打造生命健康聚集区、科技文化创新创意集聚区;组建环华北电力大学创新知识经济圈,打造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智造产业聚集区;组建环河北农业大学创新知识经济圈,打造园林产业聚集区等。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造一批环高校成果转化集聚区。

强化培育,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功能区

推进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统筹布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双创示范基地等双创载体建设,实现县(市、区)、开发区双创载体全覆盖;支持各类双创载体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区,推动现有双创载体对标省级、国家级标准实现提档升级;借助深圳湾、启迪之星等全国优质双创载体资源,吸引优秀双创资源和先进双创模式服务保定。到2025年,国家级双创载体达到30家。

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设立产业引导资金、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业技改项目等专项资金,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高层级创新主体,形成梯次结构;征集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实行“一企一策”,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500家。

推动高成长企业集群式发展。围绕“7+18+N”产业链布局,在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集群,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的骨干企业,发挥科技特派团的作用,推动企业与科技特派团组成研发团队,开展各类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及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内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到2025年,科技领军企业达到6家。

多元支撑,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区

加强人才培育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对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特事特办直接引进,加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河北(保定)工作基地建设,深化特聘院士专家、城市合伙人、科技特派员等人才机制,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等人才密集地区聘请“引才大使”或设立“引才工作站”,加大全职引进高端人才力度。到2025年,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达到30名,引进培养1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20个创新团队。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针对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创新招商模式,以开发区为主体,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开展“对接北京大比武”和“京保协作五个一”等系列交流活动。探索“市场出题、政府立题、企业担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完善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加大政策创新支持力度。制定完善降低土地等要素成本、提高审批效率、吸引高精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试点在保定落地,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促进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整合政府及部门资源,以投融资平台股权投资等市场化运作,放大资金使用效率。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投入强度达到2.85%。(河北日报记者 李连成)

来源:河北日报